首页 > 游记·攻略 > 详情页

红军长征,绿水苍山,青石砖雕——全国网媒记者眼中的五彩隆德

发布日期:2017/9/13 15:08:02 发布人:是是非非

出发时间:2017-08-07 出行天数:2 人均费用:50 出行人数:10

雨中六盘山,云雾瞬间弥漫,大家五彩的雨衣,映照着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格外红。 
8月7日,“牢记嘱托,实干兴宁,走好新的长征路——第十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在宁夏固原市德隆县启幕,来自全国50余家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的编辑记者相聚宁夏,开启为期7天的采访采风活动,宁夏智慧旅游网编辑受邀参加。

我们亲身重走长征路,清爽固原下起了小雨。

此次活动由宁夏党委宣传部、宁夏党委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宁夏新闻网承办。活动时间为8月6日至8月12日,编辑记者们将围绕自治区各地大力实施的重大部署,从产业升级、闽宁协作、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生态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全方位、全景式呈现宁夏的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文历史景观。

六盘山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1935年8月-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次经过六盘山区,1935年10月7日,一代伟人毛泽东登上六盘山,吟出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辞章《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成为曙光之山、胜利之山。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宁夏六盘山的经典红色旅游景点,感悟那段永恒的红色记忆!
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走长征路·读长征史·登胜利山

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由红军小道、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六部分组成,生动再现了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和在六盘山区的重大历史事件。红飘带映红了六盘大地,也为六盘儿女留下了永恒的红色记忆。

1935年10月5—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六盘山区历时5天4夜,1935年10月7日,一代伟人毛泽东登上六盘山临风寄情,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

2.5公里“红军小道”再现了从江西瑞金到陕北的长征路上“出发于都河、血战湘江、突破乌江、遵义会议、攻占娄山关、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懋功会师、艰难过草地、夺占腊子口、决策哈达铺、会师将台堡、奠基大西北”等重大事件场景复原。走红军小道、看场景复原、听语音导览讲长征故事和红色歌曲,用双脚丈量万里征途,用心灵体悟长征精神。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新展分“序厅”、“红军不怕远征难”、“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不到长城非好汉”五个单元系统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重点介绍了红二十五军、中央红军经过六盘山区,西方野战军西征宁夏、甘肃,迎接二、四方面军实现胜利会师的历史及发生在六盘山区的重大事件。400余幅(组)珍贵照片、220件文物、30余件艺术品和电子多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搭建了读长征史的课堂。

地址:隆德县城关镇杨家店村
旅游线路:沿G70福(州)银(川)高速或G22青(岛)兰(州)高速在六盘山镇下线口下高速,进入国道312行至隆德县杨家店可游览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或沿青兰高速至隆德出口下线,沿隆德县城进入S101线向东行至9公里至杨家店可游览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行程第二站:隆德县渝河综合治理情况

渝河发源于六盘山西麓,全长47.1公里(其中干流长31公里,支流长16.1公里),渝河水污染因素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污水。2015年以来,隆德县累计投资2.6亿元对渝河进行了分段综合治理。

在生态景观段,投资6200万元对清流河、清凉河县城段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河道5.56公里;投资4200万元实施渝河县城段2.8公里生态景观绿化工程;投资560万元实施县城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工程,将县城生活污水引流到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投资6500多万元对三里店水库进行清淤改造。

在水质净化段,投资3660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的县污水处理厂,彻底杜绝了污水向渝河直排;投资4000万元,实施渝河水污染防治项目二期工程,治理河道2.76公里。在自然恢复段,投入1000万元实施了渝河水污染防治项目一期工程,对联财出境段1.02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河道12.1公里。渝河出境断面水质总体达到国家环保部和甘宁两省框架协议要求的四类及以上标准,受到了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随后又参观了于河农耕文化展示园和魏氏砖雕非遗文化馆

凤岭乡地处隆德县西南部,面积59.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809人。朱庄河贯穿东西。据考证,远古时代的凤岭朱庄河流域森林茂密、水源充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人类居住。作为“齐家文化”的一部分,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1.jpeg

魏氏砖雕第四代传承人卜文俊


风云变幻,朝代更迭,历经千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亲缘、地缘、宗族、民间信仰和乡规民约为社会纽带,祖祖辈辈延续传统农耕生活,形成了强烈的村落认同感,酝酿了热爱自然、崇文尚德、勤劳不息、耕读传家的农耕文明。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人们在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大量精神文化产品,并留存下独具地方特色的魏氏砖雕技艺。

于河农耕文化展示园位于凤岭乡于河村一组,园内建筑所采用的脊砖和花雕等均为魏氏砖雕纯手工制作,种类包括《缠枝花草脊》、《花鸟纹脊》、《如意纹脊》和《花瓶》、《花卉》、《鸽子》等共2大类128种。传统农耕器具展示区分为农事生产、生活起居和饮食仓储三个板块,主要展品包括木犁、背篼、手推车、马灯、风箱、辘轳等108件。展示园建设旨在体现当地传统农耕文化和魏氏砖雕艺术的传承、融合和发展历程,展示先辈们创造出的精湛的民俗技艺,以及留传给我们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